2025-04-17 05:19:25
先来简要介绍一下修复对象,此双龙瓶为直口、细长颈、斜肩、鼓腹,腹部及颈部有弦纹、双龙耳、圈足外撇、平底;高42.2cm,口径9.4cm,底径13.3cm。双龙瓶器身完整,缺失右侧龙耳,通体油滴釉。经3D扫描后,将其参数传至3D打印机,整个打印过程约3个小时,打印成品与原器物大小一致,断面吻合,可直接拼接、粘结修复。
修复过程中最关键的一道工艺是为其补色。这里选用红、黄、蓝、紫、黑、白六种仿釉颜PG电子m target=_blank>PG电子料,加入相应比例的稀释剂调配酱色,后用喷笔喷绘底色。需注意的是,因器物本身釉层透明,因此喷色过程中需加入适量的透明釉。待仿釉层彻底干透后,用0号描线笔手工描绘龙的鳞片、喷涂酱色釉。此作色方法可将手绘的鳞片夹在釉层中,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透明釉的质感。最后,在修复处喷涂一层透明釉,使其光泽与原器物一致。
再来看一个汉代三足陶鼎的复制例子。原件为短直口、斜肩、鼓腹、腹部凸起弦纹、双耳、兽足,器物内侧与底部有经烧结后形成的火石红,表面有暴汗现象(指在不挂釉的陶器上,经过入窑焙烧后,器表面出现一种极薄的亮层)。该器物的暴汗处断面极薄、形状自然且均匀。据了解,暴汗多在器物的口沿与肩部,且越靠下方与胎体结合的越不紧密,甚至剥落。
同样用3D打印技术将复制品打印成型,用传统作色工艺对其上色、做旧。这里将仿釉颜料与稀释剂调和,先用喷笔将器物基底色整体喷绘一层,使其整体色相与原器物相接近,后用与原件色彩风格一致的矿物质颜料,对局部弹拨、上色、做旧,仿制出原件暴汗处的光泽度。
实际上,3D打印不仅可用来修复、还原真迹,在海外已有博物馆向游客提供3D打印文物模型的服务,很好的解决了博物馆纪念品匮乏的问题,同时游客也可以将“文物”带回家,供随时把玩。另一方面,随着3D打印进驻博物馆,也将令馆中从业者的知识结构与技能发生变化,令博物馆更接地气。
地址:太原市小店区太榆路99号印象城2号写字间607号 Copyright © 2025 PG·电子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晋ICP备2022005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