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中国大陆)电子产品修复-官方网站

文物鉴定鉴赏与保护利用(古陶瓷) 高级研修班招生简章-PG电子产品修复平台

修复FAQ

地址:太原市小店区太榆路99号印象城2号写字间607号
电话:0351-2189111
修复FAQ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子行业 > 修复FAQ

文物鉴定鉴赏与保护利用(古陶瓷) 高级研修班招生简章

2025-04-19 07:39:06

  3.从事收藏、拍卖和艺术品交流,得到行业认可,且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专业人士;

  注:1.专家授课为主,课程期间根据教学计划和内容,安排考察、实践和交流,详细课程计划以班级内部课表为准;

  2.实物与实地教学场地包括博物馆、考古现场、古窑址、科技检测与鉴定专业院所等相关机构,具体安排依课程计划确定;

  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中国博协陈列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博物馆理事。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湖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二级研究员。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国际知名科技考古学家,国际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X-射线考古学术讨论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外聘委员、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顾问委员会委员等,我国科技考古学科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主要从事科技考古研究,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等的基金支持,是多个重大科研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出版专著2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致力于陶瓷考古、青铜器、宫廷典章制度的研究,并注重陶瓷考古与古陶瓷研究方法论的探讨。先后过手整理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28万多件瓷器。参加或主持了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景德镇丽阳乡元明瓷窑址、景德镇观音阁明代晚期瓷窑址、河南省新安北冶金元瓷窑址、浙江省德清火烧山原始青瓷窑址、浙江省龙泉PG电子官方平台入口市小梅镇瓦窑路青瓷窑址、湖北省丹江口市青塘村明代琉璃窑址的考古发掘工作。

  主要从事陶瓷考古研究,先后主持过越窑、龙泉窑、婺州窑、瓯窑、德清窑等一系列窑址的调查与发掘工作。近几年主持“瓷器起源”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等研究项目,重点探索中国瓷器起源与发展问题,先后发现多个节点性窑址,将中国瓷器的烧造历史上溯至夏代,同时初步建立从夏商至秦汉时期中国瓷器起源的完整发展过程,确定中国是世界瓷器的起源地。已出版多部专著和大型考古发掘报告,在国内外杂志发表文章100多篇。

  曾获文化部优秀专家、全国文化系统先进个人称号。现为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理事。曾参加和主持多个福建省古遗址、古窑址和水下考古项目的调查、发掘,编写、发表百余篇相关考古简报、报告以及研究论文,代表作有《漳州窑》《磁灶窑址》《考古学视野下的闽商》等。

  从事古陶瓷研究,学术专攻为贸易陶瓷、窑业交流及官窑制度史。在研究中,注重实地调查及考古材料,踏查过全国23个省及自治区的百余处窑址,调查、发掘过日本、韩国、伊朗、菲律宾、泰国、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出土的中国陶瓷及当地窑业;近年来,亦将研究视野转向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策划、主持了一系列相关展览,包括“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CHINA·世界:陶瓷与中外交流”等,系统展示中国陶瓷与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德国、中东等地的窑业互动。发表《整合与重估——元代青花瓷器的海外发现》《明代早中期瓷器外销相关问题研究——以琉球与东南亚地区为中心》《浮梁磁局与元代官瓷——兼论至正型元青花的性质》等论文三十余篇。

  兼任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科技部和上海市专家库成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研究方向:古陶瓷科学研究,文化遗产科学认知与保护。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文化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重大项目,作为骨干参加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课题研究。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责任鉴定员、湖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文化和旅游部智库专家、湖南省文旅智库和文博智库专家。湖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湖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湖南省文物交流鉴定中心主任、湖南省文物总店总经理。主要从事古陶瓷文物鉴定、展览策划、博物馆运营管理的研究和工作,出版发表《湖南商业会馆》等论著论文。

  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博物馆协会理事长,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定级专家。兰州大学兼职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彩陶研究,及历代陶瓷、青铜器和玉器研究鉴定。

  主要从事古陶瓷研究。师从冯先铭先生,先后在故宫博物院保管部陶瓷组、研究室、古器物部从事古陶瓷的保管、研究、陈列、古陶瓷窑址的调查与标本的整理工作。

  长期从事出入境文物审核、征集文物鉴定、馆藏文物鉴定、涉案文物鉴定等工作。为本省、外省及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培训班讲授古陶瓷鉴定课程。著有《定瓷艺术》、《定窑瓷鉴定与鉴赏》(中文版和日文版)《清代民窑彩瓷》、《明代民窑青花》。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30多年来共参与60多次考古发掘,出土几千件文物,主持的考古发掘项目曾5次问鼎考古学界最高荣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杭州南宋临安城考古重大发现,被列为“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撰写的专著《南宋都城临安研究——以考古为中心》,获中国考古学大会研究成果奖(金鼎奖)。出版著作《老虎洞窑址瓷器精选》等5部,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文化部优秀专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景德镇市东方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高级职称评委。

  北京大学考古系古陶瓷考古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陶瓷器的研究与鉴定。编著有《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清)》《明清德化窑研究》《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精品》等,并撰写有陶瓷研究文章多篇。

  江西省“双千计划”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青年人才,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江西省首届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带头人,中国古陶瓷学会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考古学会陶瓷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景德镇市东方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市级项目16项。独著4部,合著9部,主编陶瓷文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荣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7项。主持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各类课程5门。

  多年来主要从事馆藏古陶瓷保护修复方法及材料的应用研究,古陶瓷修复方向多项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主持或参与完成馆藏陶瓷文物修复700余件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完成《陶瓷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起草编写。

  “古陶精舍”创始人。从业五十年来,先后参与和主导全国各大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工作。曾为高安博物馆、宁波博物馆、景德镇考古所、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浙江博物馆、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等,修复了大量珍贵文物,辅导并参与了南海一号海捞瓷器的修复工作。1.如遇特殊情况课程不变,会有师资调整;

  本班由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发展工程和中国标准化协会文化产业工作委员会联合发起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培训中心承办。按规定修完计划教学的全部课程,并经考核合格者,

  1.报名人员需填写报名表,附身份证、学历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后提交扫描版至报名专用邮箱;

  3. 2025年2月22日开始招生,经审核后确定招生名额,满员即停止招生。报名资料需于2025年4月28日前提交完毕并完成缴费。

  本报名为委托发布,相关观点仅代表原招生单位,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场。内容仅供信息参考,请报名者自行核实并谨慎判断,平台不承担因使用本文产生的任何责任。

地址:太原市小店区太榆路99号印象城2号写字间607号 Copyright © 2025 PG·电子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晋ICP备2022005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