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02:55:26
以人工为主的传统管理方式,很难满足越来越艰巨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和管理的需要。因此,对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复数据进行整合规划,建立文物基础数据库和文物保护修复管理系统,提高各级博物馆、考古所、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对文物修复工作流程和档案进行高效的管理,成为一项必要且紧迫的工作。
河南文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业研发博物馆管理软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而智慧文博文物保护修复管理系统就是其中一款管理软件。这款软件系统在馆藏领域中已得到越来越多应用,成为文物保护修复的得力助手。我们下面来介绍下这款软件的系统功能以及应用优势。
智慧文博文物保护修复管理系统严格遵守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相关文物保护行业标准,并依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和物联网环境监测技术建立一套准确有效、可靠安全的信息服务平台,以实现文物保护管理的信息存储和网络共享。显现平台的协同作业、交互共享,实现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电子化、智能化,同时提高文物保护修复的工作效率,为未来文物保护修复经验积累和学习提供学习和查阅平台。
按照文物保护修复实施流程,将文物调研、项目审批、修复实施及结项验收等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实施中每一个环节的相关信息均进行全面的记录、存储、检索及统计,并实现从文物调研到结项验收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和项目实施进度实时查询。
1.档案存储规范化:按照国家模板生成修复档案,同时便于信息化存储及检索和管理。将修复过程中的病害登记、技术路线、修复日志以及相关影像进行规范上传与登记,实现修复实施过程信息化管理规范化。
2.项目管理流程化:从项目立项开始,将项目审批环节,文物运输环节、修复实施环节、结项验收环节逐一进行信息登记与资料上传,实现项目的动态化协同管理,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3.经验积累传承系统化:各个环节的修复经验能够得到系统性积累,形成知识库,为修复技术的传承提供海量数据支持。并且不同类别文物的病害修复方法分类整理,用于工艺步骤的借鉴与学习,一键分享典型修复案例,形成知识库、专家库及资料库实现修复经验积累与分享。
4.协同作业:修复部门工作进展有条不紊,修复实施分工明确。以避免工作漏做或者重复做,可大大提高效率。
5.手机信息可直接采集上传:通过手机端方便将图片、文字、音视频等资料直接上传录入修复过程。并对重要节点直接进行截图操作,更加的方便快捷。尤其是有了5G技术及云服务的助力,容量变大、稳定性更强。除了文字、图片为主的传统记录方式,我们还可以上传音频、视频,让信息资料由平面走向了立体,让存储由本地走向了云端。
可见,智慧文博文物保护PG电子官网修复管理系统,修复过程记录形式多样化,形成的档案标准化,实现了修复过程的全动态管理。而伴随着3D扫描、5G技术、VR/AR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物修复领域数据在线采集,数字化模拟修复等应用也在逐步实现。毋庸置疑,文物修复管理系统将成为文物修复最得力助手!
地址:太原市小店区太榆路99号印象城2号写字间607号 Copyright © 2025 PG·电子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晋ICP备2022005708号